加入收藏 潢川新闻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看潢川 > 浏览

映象网:潢川县陈集村的蝶变之路

来源:映象网 2020-8-21 发布时间:2020-08-21 17:41 作者:吴彦飞 唐月明 金正义 点击:

  “杨书记,俺们想组建一个广场舞队,音响和用电问题村里能给解决吗?”望着刚建好的文化广场,潢川县伞陂镇陈集村村民卢立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道。
  “你只管组织好乡亲们,晚上就让你们跳上舞。”陈集村支部书记杨文中爽快答应道。
  夜晚,在动感的音乐声中,卢立英带领着乡亲们在陈集村廉政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孩子们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上尽情地玩耍嬉戏,老人们则坐在休闲椅上纳凉聊天。
  “群众需要的事马上就办。”已经成为陈集村两委定下的铁规。而这条规矩就像磁石一样,让陈集村的干群关系越发紧密。
  “‘马上就办’是朱队长定下的规矩,陈集村的发展离不开朱队长的支持和帮助。”陈集村支部书记杨文中感慨道。他所说的“朱队长”是县纪委监委驻该村的驻村工作队长朱振。
  驻村帮群众,“群众要求的事,再难也要马上办”
  驻村伊始,朱振就遍访群众,经多方了解,确立了“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
  “扶贫工作再忙,学习不能丢。”学原文、齐讨论、谈工作、找不足、补短板,每周的支部学习会都由朱振带着大家一起学,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当前工作,用朱振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只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工作要巧干加实干。”通过严格组织生活,陈集村班子有了生气,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但真正让村两委拧成一股绳的还是朱振带着大家干了一件“难事”。
  “一个文化广场,说了好几年都没有建起来,光说不做嘴把式。”村民的抱怨让村干部如鲠在喉。建一个供群众休闲健身的文化广场是群众多年的夙愿,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建成,也成了村干部内心的遗憾。
  “群众要求的事,再难也要马上办,事情一拖就寒了群众的心,广场必须建成。”说到做到,朱振带领村两委行动起来。村干部的干事热情感染了群众,陈集村在外地从事规划设计的专业人士主动免费为村里设计规划,村里就规划方案多次征集群众意见,并就项目预算、造价等进行公开公示,就这样,一个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廉政文化广场在陈集村建成使用,成为陈集村美丽的风景线。
  “人心齐,泰山移。陈集村再也不沉寂了。”望着璀璨的灯光,热闹的人群,陈集村党支部书记杨文中感叹道。
  助村谋发展,“决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
  陈集村距离县城13公里,312国道,白露河贯穿该村,交通便利、水系发达,如何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直是朱振记在心头的大事。
  经多方走访和村两委商议,在陈集村原有单一的养殖、种植基础上,发展复合型农业。利用交通便利、水系发达优势,建设美丽乡村,一张产业发展的蓝图渐露雏形。
  “咱们要因地制宜,把自身优势体现出来,决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朱振带领村两委制定“五个一”总体规划,即“一线、一岸、一田、一园、一中心”,一线即依靠紧邻312国道,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发展交通运输产业,跑长途货运已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一岸即沿白露河西岸,制定观光旅游、拥河发展长远规划;一田即利用水系发达的优势,开发多彩田园,发展虾稻共作、芡实种植、甲鱼养殖及生猪养殖产业;一园即发展葡萄、梨等水果种植采摘园,发挥离县城近、交通便利的优势,吸引城区群众来陈集村采摘水果、品尝特色地锅饭;一中心即以村部廉政文化广场为中心,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引导,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陈集村已发展虾稻共作2000余亩,芡实种植近1000亩,甲鱼规模养殖专业户10余户,生猪养殖大户30余户,葡萄园、梨园种植面积200亩,通过产业带动,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在村两委“火车头”的带动下,陈集村干部群众加油苦干,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该村党支部被评为2019年伞陂镇先进党支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村党员群众捐款共7万余元支持疫情防控阻击战。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陈集必将大有可为。”看到陈集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朱振欣喜地说。
  如今的陈集村干部有正气、群众有精气、事业有朝气,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幸福,那个“没成绩”的陈集已经悄然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