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潢川新闻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看潢川 > 浏览

中新网:农民工黄久生:23载坚持为700位特困老人尽孝

来源:2019年1月31日 发布时间:2019-02-06 16:30 点击:

  “久生,过年回来看望和慰问我们大家了!”1月28日即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敬老院里热闹非凡。一大早,乡亲们就来到村委大院,只见黄久生为全镇采购的17.5吨大米和2800公斤猪肉早就有序堆放在敬老院的院子里。
  虽说天寒地冻,几百位老人心里却暖意融融,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们焦急而又耐心等候回镇看望慰问他们的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党支部书记黄久生。
  上午十时许,看到熟悉的面孔,老人们立刻激动起来,纷纷上前迎接。黄久生与紧紧拉着老人们的手与老人们进行热心交谈,陪老人聊天、拉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等情况,祝老人们健康长寿,笑口常开,并预祝他们新年快乐。
  每年春节前夕,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都会回到家乡,给全镇老人送“新年大礼包”,23年如一日坚持为全镇700位鳏寡孤独老人尽孝。
  “几十年了,他总是惦记着我们这些与他非亲非故的老人,老人们都说他比亲儿子还亲,今年为了改善敬老院老人的日常生活,他在平常年份的基础上又追加了5万元。在他的悉心关爱下,家乡老人们都很健康长寿,老红军刘传江高龄已达103岁!”双柳树镇久生光荣敬老院院长余其龙说。
  没有乡亲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没有乡亲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当初乡亲们为我们兄妹俩端的每碗饭,做的每双鞋,我一直都铭刻在心。”黄久生6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靠走街串巷补锅镶瓢维持生计,很少回家,他便和妹妹相依为命,过起孤儿般的生活。
  “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我们拉扯大,帮我们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乡亲们的关怀和帮衬,点点滴滴都在黄久生年幼的心里播下了仁爱、善良的种子。
  “挣钱、报恩”成了黄久生的人生目标。18岁那年,黄久生怀揣着挣钱报恩的梦想,走出大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35年来,他在生活的磨砺面前从不低头,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他陆续从家乡带出了12000多名农民工兄弟,通过传、帮、带,开展各类工种的技术创新,使得大家都吃上了技术饭。他们参与建设的工程两次获得全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60次被评为省市优良工程,被业内誉为河南建筑业的“铁军”,大家每年为家乡带回3亿多元的劳务收入。
  不忘滴水恩,700多位老人的儿子
  富而思源,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986年春节,黄久生用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3000元钱给乡亲们买了衣服、鞋,还买了核桃、大枣等土特产,拉了整整一车,全都送给了孤寡老人和需要帮助的乡亲们。看着拿到礼物笑得合不拢嘴的乡亲们,黄久生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黄久生回忆说:"乡亲们都以为我在外面赚了大钱了,其实我一共攒下3000块钱,东西一买,身上也不剩啥了。"从那以后,每逢逢年过节,黄久生总是回到家乡探望慰问父老乡亲。
  1996年起,黄久生将爱心扩展到了整个双柳树镇。他同时看到镇上其他村的一些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生活很艰难:寒冬季节,有的老人身上没有棉衣;眼看过年了,有的家庭没有买肉的钱。
  黄久生当即找到镇里,统计出困难家庭户数,亲自为全镇700多位孤寡老人买肉、买米、买衣服。这样的举动此后成了他每年的惯例,这一做,就是23年。
  2008年,黄久生又出资数十万元,在双柳树镇捐建了敬老院,把镇上的孤寡老人悉数接来,为这些孤寡老人养老送终。镇上的人都说黄久生是“700多位老人共同的儿子”。
  “不仅从生活上,更从心灵上关爱老人!”以前,黄久生认为,自己只要多挣钱,满足老人们的日常所需了,老人们就会很快乐。但后来的一件事,让他彻底地改变了看法。
  2009年4月16日,一个叫李鸿金的孤寡老人,不幸患癌,临终只有一个心愿,“见不到久生,我闭不了眼。”黄久生听说后赶回去,已经吃不进食物的李鸿金躺在床上,瘦骨嶙峋的手却紧紧握着他的手,墙上还挂着黄久生多年前送的鸭绒袄。老人一直没舍得穿,还仔细地用化肥袋子罩住,生怕落了灰。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这最后一面,让黄久生意识到老人渴望更多的是亲情与温暖、交流与分享,需要自己多抽时间陪陪他们。“孝心不能等,宁愿自己苦点累点操心点,也要让老人吃饱穿暖开心些。”这是多年来黄久生对自己的自勉。
  23年报恩路,再难孝心不能等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23年报恩路,不是说坚持就能坚持的,黄久生也有过纠结与退缩,甚至想要放弃。赡养孤寡老人,每年大概需要几十万元,这沉重的负担,黄久生一天也没有卸下过。工地不总是一切顺利,困难的时候,黄久生甚至被人追债。
  “有一年回家最晚。快到年根了,一个老乡给我打电话问咋还不回,说老人想我了。我骗他说工地忙,其实我是没钱拿回去,这边要不来钱,那边还欠着别人的钱。”黄久生心急如焚。腊月二十八,终于借到钱的黄久生回了家,“那一次去看老人的时候,真是强颜欢笑啊。”
  有朋友说他:自己又不是很有钱,非要硬挺着干啥?黄久生想的不一样,在他看来,钱什么时候都能挣,而老人们却一年一年老去,“孝心不能等,宁愿自己苦点累点操心点,也要让老人吃饱穿暖。”
  这些年,他将挣来的绝大部分钱都用到了回报家乡和爱心事业上:义务赡养700位鳏寡孤独老人,援建家乡希望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家乡父老乡亲不管谁有了燃眉之急,他也总是慷慨解囊。
  “父老乡亲的恩情永远报不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感亲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我永远都是那个从晏岗村走出来的农村娃,永远都是那个叫‘黄久生’的农民工。”黄久生说。(张因祥 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