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潢川新闻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看潢川 > 浏览

大河网:河南潢川“虾稻联姻”铺就乡村脱贫路

来源:大河网 发布时间:2018-07-13 19:17 作者:贺志泉 晏乾坤 高文达 点击:

大河网:河南潢川:“虾稻联姻”铺就乡村脱贫路

  大河网讯 (记者 贺志泉 通讯员 晏乾坤/文 高文达/图)这个夏天什么最火?除了世界杯,还有小龙虾。10万只中国小龙虾“出征”俄罗斯,成为球迷“啤酒+宵夜+世界杯”追赛模式的响当当“网红”,引爆“世界杯经济”。
  7月12日,信阳市“稻虾共养”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潢川召开。大河网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潢川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搭乘时代快车,经过不到两年的创新发展,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爆发”出面积达16.8万亩,年产值2亿多元的一项大产业,形成了农民忙着养、企业争着投、市场抢着要的良性发展格局,造就了一条引领全国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小龙虾养殖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富民产业之一。

大河网:河南潢川:“虾稻联姻”铺就乡村脱贫路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勾勒出了稻田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而这也正是潢川县“稻虾联姻”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
  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4米宽、1.5米深的大沟环形虾沟。每到插秧时节,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返青,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到稻田里。这样,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之所谓“一稻两虾”。
  潢川文尧水产公司“稻虾共作”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水稻生长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可以除草、松土,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条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这种种养模式,每亩可以产虾200多公斤,优质糯稻400多公斤,每亩收益四五千元,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四五倍,让水田变成‘聚宝盆’。”
  潢川“稻虾联姻”生态种养高效模式闻名全国,领跑河南。截至目前,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省仅有2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省有6个,两类示范区潢川县均占半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曾评价:“潢川‘虾稻共作’的综合种养方式,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达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解决了‘谁来种地’又解决了‘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既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又确保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

大河网:河南潢川:“虾稻联姻”铺就乡村脱贫路

  ▲刚收获的小龙虾

  潢川地处江淮流域,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优质发达的水系为小龙虾的生长、繁育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生态环境,素以鱼米之乡、水乡园林著称,水产业是潢川的支柱产业,渔业发展在河南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发展稻虾共作有基础。
  “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这为我们走好具有潢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方向: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持续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效益高起来。”潢川县县长兰恩民说,水域生态环境良好,小龙虾市场发展“钱”景巨大,特别是潢川有文尧水产、宝树水产两家龙头企业,先后取得了加工出口注册备案和自营进出口资质认证。
  2016年年底以来,潢川县大力实施“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战略,采用“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推广“种绿色稻,养生态虾”的稻虾共生模式,打造“稻乡虾”和“虾乡稻”两个品牌,促进农业优化升级,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和助力乡村振兴。潢川县还出台了发展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扶持奖励办法等,对于自养的贫困户,每亩给予4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于帮扶贫困户养殖的企业(合作社),每亩给予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各100元的补助;对于带动一名劳力到养殖基地、合作社务工,且年收入达到15000元的给予养殖基地、合作社3000元每名的一次性补助。
  为解决“稻虾共作”的清塘、饲养、防病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潢川县建立了“虾稻共作”生产档案,实时掌握“虾稻共作”生产情况;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学习班,邀请省市水产专家讲课,将急需的技术传授给养殖户;水产部门牵头建立了一支小龙虾专业科技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县共举办“虾稻共作”技术培训40期,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资料10000多份,现场技术指导8000多人次。
  潢川县通过 “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利益驱动、科技拉动”等多措并举、立体推进,进入小龙虾产业化发展链条,大大加快了“稻虾工作”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文尧水产公司、华莱时代小龙虾专业合作社、金园家庭农场等9家集中连片小龙虾养殖规模均达1000亩以上,带动小龙虾养殖贫困户2103户;全县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000多名,已建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小龙虾产业链条。
  稻虾共作“钱景好”,水田变成“聚宝盆”。高效生态的种养模式,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动,大大激发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种养热情,越来越多的“南归雁”回到家乡田里“捞金”,现在潢川县大地正在掀起稻虾共作产业发展高潮。“投入小、收益高,周期短、见效快,每亩投入两三千元,当年就可回收成本。”今年回来创业的黄寺岗镇白树村郑湾地村民组的61岁养殖户高继海眉飞色舞地说:“在我们这一直流传着‘打工不如回家,回家就要养虾’的顺口溜,种稻养虾一年下来将比进城打工挣得还要多,真正做到了挣钱持家‘两不误’。”
  为推动小龙虾产业标准化进程,2017年以来,受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潢川县牵头组织市县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等标准体系。该标准规定了“稻虾共作”的定义、稻田养虾环境条件、种养模式、病害防治、防止敌害和捕捞、水稻栽培与管理、龙虾质量标准、龙虾质量标准等要求,为“稻虾共作”养殖提供了技术依据,标志着信阳地区的“稻虾共作”有了自己的标准。
  “近两年来,我县将‘稻虾共作’作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带动多产融合发展的明星产业,使小龙虾产业‘笑傲江湖’,向着巨大市场狂奔。”对于未来虾稻产业发展,潢川县委书记赵亮充满信心,“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力争到2021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形成‘南有潜江、北有潢川、东有盱眙’的三角鼎立之势,成为继华英鸭、糯米粉之后的潢川县的又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