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潢川新闻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看潢川 > 浏览

昔日“没指望”如今“有希望” 潢川县仁和镇连岗村蜕变有新招

来源:东方今报(2018年1月24日 A6版) 发布时间:2018-05-10 09:01 作者:李元光 章继军 点击:

  2018年元旦,潢川县仁和镇连岗村的23户特困村民,迎来了一辈子都不敢想的“大礼包”:搬进了期盼已久的新房,沙发、茶几、电视柜、床、衣柜和电视等一应俱全,实实在在的拎包入住。原来,为改善连岗村部分特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仁和镇党委政府申报实施了2017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并结合村庄整治和新村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花木种植和茶业两个支柱产业,真正实现了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80岁老汉搬新家:
  “天上掉馅饼,做梦一样”
  1月12日上午,记者见到连岗村西岗组村民戚翔福时,他正在收拾新房门口的残雪。
  “觉得天上掉馅饼啦,做梦一样!”戚翔福说,自己活了80岁,黄土都已经埋到脖子了,居然能有一套这么好的房子,到现在还不敢相信。
  戚翔福一家四口,两个儿子和一个5岁的孙女。大儿子有精神疾病,需要他照顾;小儿子在外面打工,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儿媳遇车祸去世后,撇下一个孙女。
  他原来住的是两间土坯瓦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几个月前,当连岗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时,镇上和村里的干部找到他,说要给他家建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不要一分钱。“能有这好事?”戚翔福当时不敢相信。
  2017年11月30日,安置房全部完工。2018年元旦,搬迁仪式启动时,他和其他人一起,拿到了新房大门的钥匙。新房里配有一套沙发和衣柜,一张茶几、新床,还有一台崭新的电视机。第二天,简单收拾了老房子的农用家具和被褥,戚翔福带着儿子和孙女,住进了新房。
  戚翔福说,原来打算出去要饭,现在只想着好好过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安居
  连岗村位于潢川县西南部,处于丘陵地区,下辖22个村民组总人口2963人,其中贫困人口82户316人,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村支书刘家金告诉记者,在过去,连岗村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连岗连岗,没有指望,好田被淹,尽留山冈。”部分贫困户居住分散,基础条件很差,存在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几大“难”。
  为改善绝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仁和镇成功申报2017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按照《2017年潢川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科学选取连岗新村作为安置点,积极办理相关可研报告、规划、土地预审、环评备案等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招标方案,规范执行公开招标。
  为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仁和镇成立由镇扶贫办、镇纪委、村干部组成的调查小组,对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走访,据实填写了《2017年易地搬迁入户调查表》,并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最终确定了23户77人为2017年仁和镇易地搬迁对象,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所有这些户,都是连岗村的绝对贫困群众。”刘家金说。
  高质量建设 高标准谋划
  “坚决拒绝把安置点建成了‘贫民窟’,必须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谋划。”仁和镇党委书记王建新告诉记者,仁和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一手抓村庄整治,一手抓新村建设。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同时,仁和镇在安置点建成了一座占地220亩、300套连体别墅、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公益设施齐全的农民新村,别墅群依山傍水、顺势而建,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幅“人在园中、房在林中、村在画中”的美好画面,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为把安置点建设成为优质工程,仁和镇每周班子会听取项目进度汇报,并现场查看工程推进情况,要求监理公司严把质量关,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时完工。
  王建新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升入住群众的生活质量,仁和镇联合潢川县企业扶贫协会,组织一批爱心企业捐款,共筹集专项资金40万元,为搬迁户统一配备了沙发、茶几、影视柜、床、衣柜和电视,提前配备到安置户的新房,实现了搬迁困难群众拎包入住。
  产业引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只有产业带动,才能更好地引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王建新说,发展产业,要做到两点:一要选好产业,必须与本地相结合;二要选好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指导思想,仁和镇运用易地搬迁+产业培育+贫困户的模式,引进绿之泉园林合作社、光州茶叶合作社,成立产业扶贫车间,积极流转土地,种植花木、茶叶4500亩,贫困群众既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又可以得到务工收入,收入增长得到保障。
  光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合作社理事长刘祥国告诉记者,通过产业+金融扶贫,合作社帮助4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获得分红5000元。对于合作社基地内的茶农,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统一收购,确保茶农和贫困户稳定增收。“对于自产自销的茶农,如果他们的茶叶卖不出去,公司按不低于市场价进行收购。”
  据了解,仅两个合作社,就吸纳周边200位以上的村民常年就地就业,带动 92户382名贫困人口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如今,连岗村正逐渐在完成自己的蜕变。这样一句顺口溜,在连岗村广为传播:“连岗连岗,有了希望,建好新村,共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