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潢川新闻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看潢川 > 浏览

信阳日报:经济发展有活力 群众生活有质量——潢川县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信阳日报 2022-5-14 发布时间:2022-05-16 16:02 作者:潘家栋 刘力娜 点击:

  今年以来,潢川县坚持“四个不摘”,落实“四个加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该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振兴,着力践行“两个更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实现良好开局。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该县坚持监测帮扶常态化,深化日常摸排,结合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及时关注疫情影响、户容户貌,扎实落实“五必到”,把返贫风险研判做在前。定期集中排查,每月1日下发风险预警数据,组织乡村入户排查,及时反馈结果,确保应纳尽纳;提升帮扶实效,定期下发帮扶任务清单,推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接续帮扶、扎实帮扶,进群众门、知群众忧、解群众难、暖群众心。坚持工作落实常态化。制定《关于常态化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2022年度作风能力提升、监测帮扶提升、软件资料提升、资金项目提升、信访整改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实行“周培训、月自查、季调度”工作法,切实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把“攻坚战”变成“目标战”。截至目前,该县已开展乡村振兴业务培训8期、培训400余人次,乡村自查3轮。坚持促进增收常态化。紧扣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关键,抓住产业、就业两个重点,积极打造鞋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扎实开展就业帮扶,今年以来,转移就业脱贫户、三类户劳动力3.9万人,公益岗位就业2502人,开展“抗疫情·送岗位·助就业”活动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该县结合乡村建设行动要求,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进群众福祉。中心乡镇带动,着力打造付店镇、仁和镇等6个中心乡镇,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治理协同化,把中心镇区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把中心村打造成为“人的聚合”的载体。“百村”引领,积极探索未来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理念,全力打造“治理、建筑、交通、教育、低碳、健康、创业、邻里、服务”九大未来场景。“千村”示范,依托良好的生态禀赋和村庄肌理,围绕自身特色资源,打造一批集“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四美村庄”。截至目前,已初步打造“四美乡村”35个、“五美庭院”2568个、美丽小镇1个。“万村”整治,实施沿线房屋改造、环境整治、绿化提升配套设施建设等美化亮化工程,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力争到年底前实现所有村庄“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推动优势再造,产业振兴强基。该县立足“鸭猪鳖虾,花粉面茶”产业基础,坚持绿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同频发力,实现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再造。糯米粉年加工量占全国产量的40%,花木产业面积达31万亩,从业公司200余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小龙虾、甲鱼等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8.6万亩,形成从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到出口创汇的产业链,并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7个。坚持育才引智,人才振兴助力。该县全面推进“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减少,探索“送教下乡、进村办班、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等技能培训模式,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持续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生力军。围绕特色产业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工程中心9家,为潢川农产品巩固行业领先优势提供技术保障。聚焦宜居宜业,生态振兴塑形。该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淮河生态廊道和口袋公园建设,新建城乡小游园、人工湿地100余处,大型公园4个。着力水、路、林“三网同构”,实现五级公路沿线、重要河流渠道绿化率不低于90%。唱响红山绿水,文化振兴铸魂。该县围绕“大别原乡”总定位,深挖乡村文化内涵和红色旅游资源,以“吃潢川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豫南民宿、听红色故事”工程为抓手,打造“大别山精神”“醉美茶乡”“豫风楚韵”“淮上人家”等4条主题旅游民宿线路。突出党建统领,组织振兴固本。全面推行党建统领,构建“王”字架构,做优县区“顶线”,做强乡镇“中线”,做实村网格“底线”,做畅联动指挥“竖线”,301个村(社区)“支部联支部”活动如火如荼,村组干部、支部队员分岗明责、网格管理,取得了良好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