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潢川新闻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乡镇快讯 > 浏览

百万儿女闯市场

来源:信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08 09:40 作者:向炜 孙银鸽 点击:

百万儿女闯市场

  “农民工黄久生说得好,做得好,很好!”
  8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京主持召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全国人大代表、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在发言中介绍自己积极响应家乡信阳市实施“金桥工程”的号召,成立驻外农民工党支部,一直甘心为党和人民群众搭建“金桥”的话题,引起了栗战书的关注。座谈会一结束,栗战书走出座位再次接见黄久生,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出了这句话。
  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干起,黄久生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善打硬仗的行家里手,在带领农民兄弟艰苦创业的同时,他还几十年如一日义务供养着家乡700多位鳏寡孤独老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全国敬老之星”,是我市百万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杰出代表。
  踏着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百万名信阳儿女走出了山门,他们依靠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在家乡之外闯出广阔天地。近年来,在家乡政府的感召下,有一部分人选择归乡创业、回报桑梓。随着“培训——输出——就业——维权——回归”一体化的信阳劳务经济发展模式完善与成熟,劳务经济已然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字招牌和亮丽的城市名片。
  打拼出的天地:有胆有识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农业大市的信阳,是全国18个粮食生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5.8%,人均占有耕地却仅有1亩左右。
  人多地少,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走,去打工!”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催生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或独自一人,或三五结伴,信阳早期的务工者们开始自发尝试外出务工经商。而随着固始县农民有组织地到上海宝钢务工和新县女保姆进京务工,我市民工进城务工正式拉开序幕。
  1998年,信阳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在全市开展了“抓劳务、促就业、带致富”活动,务工收入逐年增加。同时,在上海、深圳、珠海、武汉、新疆等地建立办事处,在各乡镇建立劳务站,因势利导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形成“百万民工出信阳”的浪潮。
  大浪淘沙始得金。在轰轰烈烈的外出务工中,一批批优秀的务工者脱颖而出,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
  老家平桥的张清刚是河南人在北京打拼天下的典型代表。1988年,他第一次踏上北京这片热土的时候,带领的只有48个人。短短的15年时间,其麾下已经齐聚了1万多名员工,成为河南出省施工建筑企业的超级航母,多次被河南、北京两地政府表彰。 淮滨人华长明无疑是浙豫两地纺织界一颗耀眼的启明星。1993年,他开始从事纺织品零售批发。几年纺织行业的拼搏和磨练,造就了华长明敏锐的商业嗅觉,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的他,适时把握商机,1998年开始带领他的团队落户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至此形成以绍兴轻纺城为基地逐渐覆盖全国的商业阵营。
  在品牌经营时代,劳务市场的竞争就是劳务品牌的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市场定位,确立了“一县一品”的品牌战略,“新县涉外”“商城缝纫”被列为河南省知名劳务品牌,并受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表彰。罗山的涉外劳务,浉河、平桥的建筑劳务,固始的柳编、银针,息县的保安,潢川的园艺,光山的充绒,淮滨的电焊等也颇有名气。
  除了闯出了广阔市场、创造了知名品牌,难能可贵的是,信阳籍在外务工人员中,出现了包括魏青刚、黄久生、张清刚、陈家兵、黄春刚、胡阳海等在内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的农民工英雄。
  2005年8月8日,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在青岛打工的固始人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他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称赞魏青刚为:侠之大者。
  2014年9月3日,面对身材魁梧的歹徒,潢川人黄春刚、胡阳海两人毫不畏惧,在追过4个路口后,歹徒突然掏出一把带有倒钩的匕首朝着他们刺去。胡阳海胸腹中刀,血如泉涌,肠子被匕首倒钩刺破带出,黄春刚左腋下被刺伤,浑身沾满了血迹。两人强忍疼痛,将歹徒死死摁住。两人先后被授予“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2014年度感动中原十大人物”和“山东省见义勇为模范”“青岛市见义勇为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入选“2014年中国好人榜”。2015年,两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
  一桩桩善行,一次次感动,这些外出务工者用实际行动塑造了大写的信阳人的良好形象。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崭新的精神风貌,也让人们对信阳有了更多的认知。
  目前,信阳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东亚、东南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务工行业涉及制造、建筑、餐饮、居民服务等多个领域。劳务经济的发展为老区信阳探究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新路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破冰中的探索:可圈可点
  2001年,轰动全国的“江苏宜兴矽肺病夺命事件”发生,商城县近200名在宜兴务工人员患上矽肺病,其中5人先后因此病逝。此事经媒体曝光后,经过多方努力,2002年1月23日,159名农民工终于拿到了440万元赔偿款和47.5万元工资。
  这起震惊全国的农民工维权第一案促使我市下定决心,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2002年,我市出台并成立外出务工农民工工会联合会,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农民工“流动会籍”制度。农民工在外,就是当地会员,遇到难处可寻求当地工会组织帮助解决;回到家就是家乡会员,由县、乡工会联合会负责维护其合法权益。也由此形成了全国首创的“源头建会、属地管理、联合互动、双向维权”的工作机制。
  既要走出去,又要站得稳。如何让外出务工者身怀技艺且无后顾之忧?经过探究,我市推出了以“五金”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工兄弟送出“五金”:金手指、金钥匙、金桥梁、金拐杖和金招牌。金手指突出的是政府引导;金钥匙解决的是技能培训;金桥梁解决的是组织凝聚;金拐杖有效解决双向维权;金招牌则是增强信阳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竞争力。
  在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就业机会和劳务收入的多少。为推动务工人员由“体力型”“打工潮”到“智能型”“创业流”的转变,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培训基地和机构,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自1998年以来,全市共建立了18个工种的培训基地,各级就业培训机构共培训外出务工人员70多万人次,占全市务工人员总数的30%左右,实现了每年“十万技工出信阳”。同时积极开展技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免费转岗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满足了外出务工人员不同层次的需求。
  2011年,信阳(新县)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成并面向全省招生,小县城办大学,这个全国第一所面向国外就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填补了我国涉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空白。涉外劳务人员打洋工、挣洋钱、说洋话、娶洋媳妇,挣了票子、换了脑子、买了车子、开了厂子。现在新县的很多农民都熟悉了护照,不少家庭都有不同国家的货币,一些出国务工人员还持有别国的“绿卡”。
  2016年12月18日,东莞市信阳之家,正在深圳招商的市委书记乔新江一行,和大家一同见证了信阳驻东莞就业创业社保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此举也开了异地社保服务创业服务全省之先河。
  “除了延伸社保服务、创业服务外,大家对家乡还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我们都会尽可能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让信阳人无论在哪儿,都能安心工作、生活。”在随后召开的东莞信阳商会2017年会员大会上,乔书记温暖的新年致辞多次被阵阵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不仅如此,2017年3月11日,随着我市与海军总医院签署《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定点服务协议》,海军总医院被正式确定为信阳在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这一率先在全国推行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的举措,切实解决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就医“垫资”和“跑腿”难题。
  从早期的走前抓培训、走中抓服务、走后抓维权,到如今鼓励双向流动,返乡创业;信阳在发展劳务经济过程中,创新的农民工培训、就业、维权、回归、党建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多次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领导充分肯定,被称为值得关注的“信阳现象”之一。
  返乡后的创业:如火如荼
  在新县城郊小潢河边,矗立着一排排出国务工农民打拼后创建的别墅群,被新县人称之为“地球村”。
  在平桥区洋河乡,部分靠建筑劳务输出富起来的务工人员建起了“建筑老板一条街”,加快了当地城镇化的进程。
  昔日“东南飞”,今朝“凤还巢”。曾经外出打拼闯四方的勇士们,带着资金、技术和观念这致富“三宝”回到家乡,大规模返乡的创业热潮正在信阳大地激情上演。
  为了把在外务工成功人士的“金点子、钱袋子、好路子”等“民智财富”吸引回来,在省委、省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带动下,在市委、市政府“金桥工程”“回归工程”纽带作用带领下,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全面激发,信阳这片外出务工的“热土”逐渐成为返乡创业的“沃土”,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从“十二五”初的不足1万人发展到目前的10万多人。
  走出去的是打工者,返回家乡的是创业致富带头人。一大批信阳籍农民工,回到家乡,投资创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市逐步形成了“人人想创业、人人讲创业、人人敢创业”的生动局面。
  新县农民工张思恩,放弃年收入百万元的工作,从北京毅然返乡,成立西河农耕园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73家,流转山场3000余亩、田地460亩,集约使用,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的复合型发展。同时,他还带领群众打造生态品牌,依托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黄金周高峰期间旅客有5万多人次,有力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
  返乡创业人员活跃在全市各行各业,信阳家居小镇、浉河区电商物流、光山县羽绒电商、新县健康产业,都能见到返乡创业人员身影。光山人陈世法发挥当地油茶产业优势,返乡创办了全县第一家油茶企业,从最初到外地购买的4500株苗木起步,到现在新增发展油茶3万多亩,投入资金近亿元,建成了全省唯一的油茶良种亩木繁育基地,带动全县油茶种植面积16.7万亩,上万名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11.2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累计创业各类市场经营主体7万多个,我市的新县和光山县被评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回乡创业有政策、有优势、有平台、有机遇。”今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市长尚朝阳利用全国“两会”休会时间,与在京信阳籍企业家代表座谈,勉励企业家们当好推介家乡的“宣传员”、家乡招商引资的“联络员”,进一步做到感情回家、信息回传、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助推信阳经济转型跨越大发展。
  随着信阳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培养锤炼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先后涌现出陈家兵等优秀农民工代表和返乡创业之星,有近200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表彰。
  4月29日,以“相聚信阳、共赢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信商大会在百花之声举行。“我们将以此次信商大会为新起点,弘扬信商精神,增强发展动力、提升企业实力、提高整体凝聚力,做诚信的信商,做感恩的信商,做回报家乡的信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信商代表的发言现在听来仍铿锵有力……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通融并蓄、抱朴出新、艰苦创业、思源图报”新时代信商精神的引领下,两百万外出创业的劳务大军以及四万返乡创业者与家乡人民共富共赢竞风流,已成为我市特有的“民智”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模范带头作用。(压题照片:位于我市浉河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的河南省怡海仓储服务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 本报记者 郝光 王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