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潢川新闻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要闻 > 浏览

捡棉花

来源:潢川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2-27 08:54 作者:丁嘉宝 点击:

  《捡棉花》属豫南伞类舞蹈“两把伞”的形式。据史料记载,豫南山乡种植棉花的历史起于元代,但从元代的民间舞蹈文化的社会状况分析,那个时期不可能产生民间创作的舞蹈,也就是说《捡棉花》最早也早不过明代。据潢川县付店镇民间老艺人王邦道讲,他跟父亲学此舞时,父亲年轻时也看过、学过。王邦道生于1924年,他父亲小时候看过,那么至少《捡棉花》在1920年前后流行过,也有80多年的历史了。2009年3月,民间舞蹈《捡棉花》被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捡棉花》的演出形式及内容《捡棉花》为三人表演的舞蹈,分两个段落。第一段,为两女两把伞舞蹈,载歌载舞,是该舞的主要部分。第二段突然变了,变成了一男一女小两口做戏,唱变成了数板。《捡棉花》所表现的内容为两农妇相邀出门捡棉花,打着伞,挎着竹篮,因为捡棉花时主要靠眼睛寻找,是件轻松的劳动,所以两个女人碰到一块,就自然拉起了闲话。农村妇女说闲话,大多唠叨些家常,说的最多的就是自己配偶了,丈夫长、男人短,很逗趣。后半部分内容是其中一农妇的丈夫打鱼返家,与妻子发生矛盾,戏曲性很浓,全由数板构成。男人是个丑角--秃丈夫在外偷鱼,被人撵打逃回家,妻子骂丈夫无能,要回娘家,丈夫假装跳水自杀,妻子心疼得哭,丈夫跑出来,夫妻和解了。捡棉花是本地旧时农家的习俗。每年秋收后再搞一个“小秋收”,到地里拾点东西。秋季里豫南山乡,收割了水稻、豆子、红薯等,到农历九月才收棉花,待到收棉花时,地里已经没有秋作物了,一切农活都干完了,只等下月种冬小麦。这时,农家妇女就提着小筐,到地里捡些收割遗漏下来的点点星星的棉花,多少有点收获。舞蹈《捡棉花》就是反映了这样的劳动,并非正式收棉花。《捡棉花》的风格特点《捡棉花》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立于民间舞蹈之林,舞蹈趣味横生,令人忍俊不禁、捧腹不止。从唱词到数板,动作表演都很逗,舞蹈本身也就是插科打诨的东西,自始至终无不笑料百出,这是《捡棉花》的最大特点。前唱后念是第二大特色,两部分变化突然,由边跳边唱急转直下,变得一句不唱,全部数板,俗称“放溜子”。第三个特点是戏曲性强,三人表演的舞蹈,台上始终是两人,像一台两幕剧。后半场地点变了,人物也变了,像戏曲换场。等于是半台歌舞加上半台快板剧,形式很是活泼。《捡棉花》的道具也可以变,两把伞可以换成两顶大风帽,而且被群众所认可。当然,绝大多数还是伞,但即便不用伞、不戴风帽,二女挎筐上场,群众还知道是《捡棉花》。其他舞蹈没有这种现象。舞蹈演员在一个小节目里半场下去后,不再上场了,这一点,在民间舞蹈中也是唯一的。在《捡棉花》后半场里,秃丈夫上场,数板加锣鼓也很有特点,民间舞蹈数板不多,加锣鼓则更少了。同时,台上与台下相呼应,乐队的人与台上表演的内容相联系大声的吆喝,用来点明内容,以助表演,增强气氛,这种互动的确是个聪明办法,既热烈又逗乐。如:秃丈夫一上场,众人在后台高呼:“逮偷鱼的噢!”“撵上来啦,往这边跑!”“截住他!抓住他!”大家立刻就明白这上场男人是个偷鱼的,正在逃,比他自己表白热闹得多。结尾时,秃丈夫要跳水自杀,怎么处理呢?又是乐队的人用大声呼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好啦,有人跳水了!”一句旁白,渲染了气氛,观众明白,他妻子也交待清楚了。这种方式本地称为“打和声”,这一点可能与本地的习俗有关,以潢川城为圆心,四十里路为半径,画一个大圈,圈内的人都有“打和声”的俗语和习惯,半径越短,色彩越浓,也称做“打嘴仗”、“托二板”、“打渣子”、“打二气”。也可能由于这个原因,在民间舞蹈里加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嗜癖--“打和声”,更觉亲切吧。在音乐上,《捡棉花》曲调幽默,衬词滑稽,两人对唱形式,格外逗人。《捡棉花》动作不多,动律要求三个字:“缩、趣、小”。“缩”具体表现在收胸、屈四肢、夹膀,以增加其丑角的幽默感;“趣”字贯穿始终,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滑稽可笑;“小”即动作幅度小,不要舒展大方的动作。在舞台调度上也别具一格,主要是出场,走二停二,进二退二,而且传统的偏向台右,走几步一转身。总之,《捡棉花》是个有独特色彩的滑稽舞种。本地群众对它十分欢迎,有的观众专程赶来,就是为了看《捡棉花》。民间舞队演出时常发生群众高声喊叫:“跳《捡棉花》!”“我们看《捡棉花》!”民间舞蹈很少返场,但《捡棉花》却常返场,可见它受群众欢迎的程度。《捡棉花》使人在笑声中受教育,用笑声鞭挞了好吃懒做的恶习和偷盗的丑陋,在笑声中颂扬了勤俭、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它的丑角是“小秃”,但并非挖苦谢顶的人,只是一个专用名词。“小秃”上场形象并不是化装成秃头,足可说明这一点。《捡棉花》的行当及舞蹈动作示例《捡棉花》由三人表演,共两个行当。一秃丈夫,两个村妇,其中一个村妇与秃丈夫是夫妻关系。“小秃”满头黑发,“东洋头”发型,20多岁,憨厚朴实,三分傻气的庄户人,又很滑稽。两个村妇都是年青的小媳妇,20岁左右,干净、利索、俊俏。《捡棉花》上半部两村妇捡棉花时,动作较规范,下半部小秃上场后,则是即兴表演了,如同“花鼓灯”小场子活一样。